相信最近一个月来的油价迷局搞得大家眼花缭乱、头晕脑胀。这一个月来,油价单日的“跳水”和“跳涨”幅度,均创下了过去近三十年的记录。全球石油市场的表现,更像一个刚“出道”的嫩头小伙,像极了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经济,要么一泻千里,要么异军突起。根本不像一个已经存在了超过100年的成熟市场体系。
油价问题只是表象,背后是大国博弈的激化和世界石油体系的“结构性失衡”所致,其核心是对“石油权力”的争夺。石油权力是和国家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国家权力在石油领域的展现。石油除了自身的商品属性,其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金融属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使得石油常常与国家安全、国际金融、地缘政治、国际制裁等搅合在一起。让人看不懂,剪不断、理还乱。
3月份以来的油价暴跌和全球石油市场乱象,因3月6日俄罗斯退出“opec+”(维也纳联盟)减产协议引发,因3月9日沙特宣布增产、和俄罗斯开打“价格战”而加剧,也因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致电普京和mbs(沙特王储默罕默德·本·萨勒曼)、进行撮合而出现超过40%幅度的“跳涨”,随后又迅速下跌。真可谓,跌也忽忽、涨也突突,玩了好几把“过山车”。
原因何在?你以为沙特真的很在乎那点石油收入和市场份额吗?你以为沙特和俄罗斯若能握手言和就能推动油价实质性上涨吗?你以为面对沙特与俄罗斯的“逼宫”,美国这位“武林盟主”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吗?你以为这次油价暴跌和价格大战是俄罗斯和沙特蓄谋已久的吗?其实都不是。
1 沙特的问题不在沙特
于沙特而言,当下没有比王储mbs继续有效掌控沙特局势、并实现王权顺利过渡到第三代更重要的事情了。在萨勒曼国王看来,王位的顺利接续才是最重要的。就影响萨勒曼家族持续稳定执政的因素而言,石油收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国家安全,是有效管控王室内部的分歧,这两个因素均比石油因素来得重要。
长期以来,沙特的国家安全离不开美国的支持。维持与美国的“亲密盟友”关系,是沙特的立国之本。这一点,历任沙特国王的看法均一致,萨勒曼国王和王储mbs对这一点更加坚信不疑。因此,特朗普执政以来,沙特有意强化了与美国在安全上的合作。2017年5月趁特朗普访问沙特之际,沙特与美国签下高达4500亿美元防务合同就是明证。说到底,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性存在、为沙特构建的安全保护伞,才是沙特的核心国家利益所在。但随着近年来美国下定决心减少在中东的军事投射,陆续从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特别是今年2月以来,美国毅然决然从阿富汗撤军,使得沙特感到“背后发凉”。美国2001年阿富汗战争以来在中东构建的军事安全体系可能要坍塌,沙特的安全保护伞可能要失去。
而目前及相当长的未来,对沙特安全威胁最大的就是伊朗以及伊朗强力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了。近十年来,伊朗苦心经营的中东什叶派“新月之弧”(涵盖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加上也门胡塞武装,似有对沙特形成南北夹击的“合围”态势。这样的地缘政治格局是沙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必须动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力量,打掉伊朗的战略攻势,打破伊朗的战略棋局。而在经济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美国强力制裁伊朗的基础上,对伊朗的石油经济再狠狠踩上一脚——利用油价暴跌,打掉伊朗仅有的石油走私收入,逼迫伊朗经济陷入崩溃,降低伊朗对自己的军事威慑或后续实质性的军事攻击能力。即便这样做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也在所不惜。
沙特此举还有一个效应是,油价暴跌会拖累俄罗斯的经济,从而延缓俄罗斯填补美国撤走中东军事力量后留下的“权力空间”的步伐。无论从哪方面考量,俄罗斯在中东的崛起于沙特而言是一种“灾难”。
至于超低油价会导致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破产,那也不是沙特的“初衷”。如果真的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大打出手的话,则沙特在2016年12月断然是不会联合其他opec国家与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达成减产协议的。要知道,2016年那一次超低油价,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羽翼未丰,打击起来应该更加容易。
再说,超低油价于美国而言也不全是坏事,美国直到现在依然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每年还得进口3.5亿吨左右的石油。沙特还可以继续通过“石油换安全”这一既有国策,为美国输入廉价石油的同时,换取美国的安全保护。
2 俄罗斯的问题也不在俄罗斯
其实,俄罗斯3月6日“赌气”,拒绝“opec+”再次减产,其目的绝非与沙特开打“价格战”,而是给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们一点颜色看看,从而进一步打击美国经济。于俄罗斯而言,还真是通过击退美国页岩油气在全球出口市场上的份额,从而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俄罗斯认为,opec+减产协议使美国页岩油气市场份额快速扩大,帮助了美国油气企业。使美国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其石油霸权进一步巩固并对俄罗斯形成巨大挑战。在俄罗斯看来,通过压低国际油价,加速已陷入困境的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破产进程,无疑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俄罗斯此举也有报复美国对北溪-2(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制裁的因素。去年底,美国将能源作为政治工具,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特别是千方百计阻止西伯利亚气田输送到德国的“北溪-2号”管道项目完成,让俄罗斯非常恼怒。俄拒绝减产,也具有报复美国制裁北溪2项目之目的。有关北溪2项目的情况,还可以参考清泉此前的文章“美俄对抗新焦点:北溪-2管道项目能否按期建成?”
与沙特面临的境遇不同,俄罗斯在国家安全方面高枕无忧。俄罗斯的核心关切是,打破自2014年以来因乌克兰事件,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发起的经济制裁,从而使得自身在与美国的战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而通过建设北溪2项目维持和提升俄罗斯在能源上对欧洲的影响力是实现其战略抱负的重要途径。美国的横加阻扰,无疑让俄罗斯大为光火,只能以牙还牙,退出“opec+”,触发油价暴跌,打击美国页岩生产商,阻断或延缓其计划中的对欧洲的出口,遏止其染指欧洲消费市场。
3 只有美国的问题在美国
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石油体系变迁的“主导力量”,美国拥有超级的“石油权力”。在看得见的未来,美国在全球油气市场安全秩序维护、石油金融(石油美元)、油气生产、油气产业技术与管理和知识创新等方面,均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力”,这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也是只要美国出手干预全球石油市场、市场就会有反应的主要原因。美国解决问题的钥匙在自己手里。
当然,受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美国股市出现四次熔断,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美国已推出“无限量化宽松”政策来拯救美国经济。也包括特朗普这次放下面子,主动给普京和mbs打电话沟通,为的就是把油价拉回来一点,好让美国成百上千的页岩生产商们喘口气。毕竟,页岩产业的繁荣是特朗普执政三年多来的一大亮点。特朗普需要页岩生产商们活着。这个角度讲,预计沙特和俄罗斯重回谈判桌,并达成减产协议的可能性较大。但效果究竟怎样,就不好说了。
最后,再回到本文主题。沙特、俄罗斯和美国是全球石油生产的“前三强”,是“千万桶俱乐部”(年产5亿吨石油)有且仅有的三名成员。按说,作为供给侧的三大主力生产供应商,它们三者首当其冲的一致性利益是把油价搞得高高的才对。这是从理性和市场规律的角度而言的。实际情况为何是背离经济理性和市场规律了呢?政治和权力因素使然。当然,还有一些偶发因素。如果普京没有“听从”其左膀右臂的谢钦先生的主意(作为俄罗斯石油公司现任董事长、俄曾经的总统办公厅主任,谢钦一直对“维也纳联盟”持反对意见),也许俄罗斯就不会拒绝沙特在3月6日的减产倡议;如果沙特与俄罗斯意识到3月中旬以后全球会出现严重的新冠疫情大爆发,全球经济会出现“停摆”,则两国也不会轻易放弃减产联盟,毅然决然大幅增产,导致全球石油市场出现这样一种“不可收拾”的局面。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全球经济因新冠疫情继续“停摆”,如果全球石油消费继续缩水30%以上。有机构分析认为,当前全球石油消费量同比去年下降2000万桶/日左右,而过去几年,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费量在9500万桶左右。失去了需求的支撑,即便沙特和俄罗斯在4月某个时候达成减产协议,即便最乐观的情形出现——“opec+”联合减产的幅度达到1000万桶/日以上,估计油价还是“嗨不起来”,可能有短暂的雄起,但随后依然会在30美元上下晃荡。
说到底,需求的回升,特别是东亚、西欧和北美三大主力消费区的需求止跌回升,才是油价进入上涨通道并回归理性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