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
有很多著名的企业家都说过同一句话: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
但在互联网时代,有的企业不赚钱,它却是光荣的,牛逼的,伟大的,比如亚马逊、京东等互联网企业有很长很长时间不赚钱,但投资人仍旧趋之若鹜,因为从长远来看,人们对它的未来有一个很美好的期望,认为它将来会赚钱,而且会很赚钱。这类企业打造的是价值是未来,它只要有再投资能力,不断烧烧烧买买买就可以了。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赚得盆满钵满,而且企业还非常有价值。
传统企业能否这样呢?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企业能不能这样呢?我见识浅陋,视野有限,认为万万不可。中小企业本来就本小,而且都是老板甚至老板全家又甚至是七八姑八大姨凑起来的血汗钱。一年半载或者两三年不赚钱,可能还可以勒紧裤腰带捱过去,时间再长一点恐怕就得跑路了。一跑路还连带员工、亲戚朋友、供应商跟着倒霉。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跑路”事件每天都在发生。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企业为什么必须赚钱?因为企业不赚钱就没办法给员工高收入(难道去抢银行),更遑论让员工物质和精神双丰收了。企业不赚钱就没法帮助客户赚钱——请不起优秀的人才,做不了品牌营销,又没钱投入研发和制造的升级换代,这样必然做不出好产品。那只有模仿、低价竞争一条绝路了,直到最后挣扎着死去。如果连员工工资都发不起就不要说承担什么社会责任了。
很多老板以为只要捐钱捐物就是承担社会责任了,其实大谬不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真的不是平常人们认为的那样。能否承担社会责任,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
(二)为员工创造幸福;
(三)为客户创造丰厚的利润;
(四)为股东创造梦想和持久的利润;
(五)为环境保护履行职责;
(六)依法纳税;
(七)为公益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本质上企业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利润的机器。
有一天小说家马拉问我,现在制造业日子好过吗?
我说制造业应该比较难熬,肩上担子实在是太重了。我举了m公司的例子,公司员工除外,以3000个网点计算,每个网点3个人,3000*3=9000人,意味着一个小企业却承载着上万人的生计。企业能经营下去就是为国家分忧了。
我还举了我的朋友w总的例子。他在n镇有25000万m2厂房,5000m2办公楼,原来出租,现在自用。出租时,厂房15元m2,办公室25元/m2,每月收租金50万,一年600万。现在他租赁一个品牌做小家电,2017年销售额一亿出点头,毛利35%,营销费用15%,管理费用6%,制造费用5%,还余9%,除去品牌使用费200万元,税金400多万,银行贷款利息100万元,合计7%,还剩2%(200万)。个人所得税,我还没说呢。他皱着眉头说,nnd还不如做房东呢!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兄弟,前方是星辰大海,且行且珍惜。
我想绝大多数老板应该都想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可是这么简单、单纯的愿望,实现起来似乎并不容易,而且好像是“蜀到难,难于上青天”。
稻盛和夫说,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合法开展事业;2.追求正当利润。
字面理解很容易,做起来容易吗?如果你认为容易,请看往上翻页看w总的分析。
但不管怎样,都必须这样想,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随着金税三期上线,有人说2018年是财富文明元年。但我猜不知又有多少老板要哭晕在厕所里。
至于投机,可能一时牟利,长远来看,反而会束缚企业的发展。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是你想赚钱就能赚钱,想赚钱还得看机遇(时间窗口),还必须有“金刚钻”(专业能力),还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塑造核心竞争力,或者重构商业价值。
我认识的许多老板都是没日没夜的干,时间全部耗在了企业身上。可谓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披肝沥胆,死而后已。然而企业做得并不怎样。我的一个哥们跟我说,我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晒我努力的样子。因为努力了还这个怂样,更加丢人。
我说,幸亏你努力了,如果你不努力,可能活着都有问题。
要想从“围城”中跑出来,除了机遇、能力、努力,而且要有格局有胸怀,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情商高,懂管理,这样竭尽全力才能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才能以最低成本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性价比或者差异化的产品,才能追求到自己希望的利润。
这个事情的难度系数超过3.5。
现在大家在酒桌上喜欢开玩笑说,爱他就让他去做老板;恨他就让他去做老板。
做老板似乎很光鲜,然并卵,胜不过举杯相庆而已。对自己而言,生活条件并没有什么改善。赚了钱,继续投入,做大做强…循环往复。
做老板很无奈!败则如过街老鼠……
然而,笑归笑,调侃归调侃,生活还得继续。
这些家伙风里来雨里去,早已练就一身“铁布衫”“金钟罩“的功夫,都是打不死的小强。尼采老爷子早就说了:“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使你更强大”。用塔勒布的反脆弱理论来解释,这些家伙都是一些内心特别强大的人——“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他们不是蜡烛,他们是火。
他们还都有点阿q精神,自己安慰自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不过,小舢板与航空母舰相比,的确也有自己的优势。大狗有大狗的叫法,小狗有小狗的叫法呗。嗅觉灵敏,行动方便,而且“饭量”小。灵活性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稻盛和夫说,在市场化的自由竞争中,不存在“一劳永逸,躺着赚大钱”的生意,只能通过合理的价格赚取合理的利润。
可是,如果竭尽全力也赚不到钱怎么办?
把“底裤”都脱了,客户认为你还穿了一条怎么办?
这几年市场环境不好,很多企业主是“宝宝心里苦,宝宝却不说”。咬紧牙关喊:没有不景气的市场,只有不争气的思想。事实上也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
经济转型时期,现在许多企业的战略都变了,把活下去作为第一战略。我跟一个朋友开玩笑说,那么多企业死啦,你还不得掉一身膘?
但是我认为无论多么困难,企业经营的总目标都应该像华为一样围绕企业价值的增长,利润的增长和企业经营规模的增长而展开。边打仗,边壮大。边吹牛,边奋斗!
形势如此不好,焦虑如此之深,怎么办呢?
跨界是需要超能力的,如果能力一般,我认为必须聚焦(宽度一厘米深度一公里),必须更加专业(心里有数,脚下有路)。后一个必须,是在第一个必须的前提下加强的。
抱团取暖已成共识,社会分工也是社会发展趋势,只有齐心协力,同心同步,分工合作,每个人都专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才可能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
生活不易,经营更不易。山东有句俗语:“花钱如拉稀,赚钱如吃屎”。逮住一个老板跟他谈人生,估计十有八九都是一把辛酸泪。
但既然上了“贼船”,就做一个勇敢的“海盗“吧。认怂也没人可怜你,不如带领兄弟们去“抢”。
——没钱怎么办?
——“去抢!”
这是我们现在每次合影时的口号。
(变态)
2018.4.3,于二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