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就诊,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就医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都是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的民生问题。但是从医院和医生的角度来看也有很多难言之隐,我国的医疗资源本身就非常紧张,而且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例如有些医院无法或者在有些时间段内无法有效地找到病人,还有一些医生因为一些很小的疾病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等。
这些现象的出现本质上都是我国医患供求关系不平衡,以及医疗行业运转效率低等问题的体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希望互联网能够在这一领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升医疗行业的运转效率,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医疗服务生态,医疗机构和医生都能更加高效地运作,而用户也能以更低的价格得到优质的服务。不过众所周知,医疗行业是一个有着很高壁垒的领域,互联网的渗透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下面这些公司的探索才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百度:挖掘数据的应用场景和打造闭环的医疗服务体系
百度从搜索起家,连接的是人与信息,这其中自然会包括很多医疗信息,此前他也经常会因为这些信息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受到质疑。因此,百度在医疗领域第一个比较大的动作就是对自身搜索结果中呈现的医疗词条、医疗内容等进行规范,以免给用户造成误解,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百度在2013年下半年正式上线了全新的医疗就诊问询平台(现名“百度健康”),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医疗知识和健康的门户网站,也借此将人与医院、人与医生等连接在了一起,用户可以在线查找医院、咨询医生、预约就诊、查看诊后反馈等。
面对未来,百度希望能够从两个方面优化我们的医疗服务体验。
首先,加强对医疗大数据应用场景的开发,充分发挥其在疫情监测、疾病防治、医疗诊断等方面的作用。在医疗大数据方面,百度最近两年动作频频,一些主要的布局如下:
2014年4月,百度正式发布大数据引擎,将包括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三大组件在内的核心大数据能力开放,通过大数据引擎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及挖掘的技术能力,率先在医疗、金融、零售等传统领域开展项目合作。
2014年6月,百度上线了疾病预测产品,为全国数百个城市和上千个区县提供关于疾病未来趋势的预测。
2014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倡导,百度牵头与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联手发布了“北京健康云”, 希望通过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专家服务团队,帮助每个老百姓更便捷地进行健康管理。
2014年9月,百度又发布了一项辅助医疗行业的新计划—百度医疗大脑,这是百度大脑在医疗领域的细分,它结合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以及来自于传统医疗机构的庞大海量数据,可以在个人健康管理、医疗大数据研究和公共卫生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此外,百度在医疗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一系列动作也被看作是针对医疗大数据的布局。在这方面,百度已经推出了智能人体便携设备品牌dulife,以及一系列智能医疗产品。
其次,百度希望能够连接线上与线下,打通医疗服务的全流程,打造线上咨询、预约医生、挂号、支付和反馈的闭环网络,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明确了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方向之后,百度在这方面的布局明显加快,一些主要的布局如下:
2015年,百度联手先后与301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相继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网上医疗服务平台,并以打造未来医院为目标。
2015年,百度也明显开始发力推广自有的网上预约挂号平台 “百度医生”,这款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找医生、约医生和评医生的闭环服务体系。
2014年9月,百度推出了基于移动搜索的直达号。2015年4月,百度宣布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了“药直达”。“药直达”可以免费为药店会员企业建立直达号站点,用户无需单独下载手机应用,通过手机百度相应药店的直达号搜索即可享受咨询、选药、购买、送药一站式服务。
同时,百度还在2015年千万美金投资了医护网。公开资料显示,医护网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就诊服务平台,其在挂号、导医导诊和转诊等业务上已经深度合作了300家三甲医院,约占全国三甲医院数28%,并与5万多名医生展开了深度合作。
阿里巴巴:打通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的全产业链体系
过去,阿里巴巴针对医疗的布局一直集中在医药电商领域。2011年6月,天猫医药馆(当时叫淘宝商城医药馆)首度试营业,但是上线不久后就因为交易资格问题被叫停,限令整改。直到半年多之后,天猫医药馆才重新开业,依然采用“跳转模式”,即其本身只是提供信息服务,交易需要跳转到具有相关资质的药房网站页面进行。
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集团旗下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交易完成后,二者共持有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为38.1%,云锋基金为16.2%。中信21世纪是国内首个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平台95095的间接控制者,也是中国仅有的药品电子监管码体系的信息服务商,此举不仅帮助阿里巴巴拿到了医药电商的交易牌照,而且卡住了医药流通大数据的咽喉。此后,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2015年4月,天猫医药馆被并入阿里健康,阿里巴巴集团也成为了阿里健康的绝对控制方。
吸纳了天猫医药馆之后,阿里健康不断完善布局,形成了包含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在内的全产业链体系。
在医疗服务领域,阿里健康主推的产品是云医院平台,医疗服务机构可以通过his系统的对接介入该平台,实现通过互联网向全国服务的目标,也可以将挂号、问诊、开处方等很多诊疗环节搬到互联网上。此外,在医生多点执业被不断放开的政策下,医生可以随时拎包入驻,挂靠医疗服务机构。在完成诊疗服务之后,处方可以通过云医院平台流转至药店,这就过渡到了阿里健康的医药流通体系。目前入驻阿里云医院平台的主要为一些中小型医疗服务机构,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的拓展尚需要一些时间。
在医药流通领域,阿里健康目前有两种模式,其中一种是天猫医药馆的b2c模式,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在线上自主购药,但是在目前政策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天猫医药馆主要销售的是非处方药和保健药品。针对处方药,阿里健康希望采用的是基于c2b的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模式,为此其专门推出了阿里健康app,用户可以通过该app,随手拍处方上传,附近的药店可以根据处方进行药品的报价和供应。
此外,阿里健康也在通过药品电子监管码体系,加强对医药流通数据的布局,保障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安全,打击假劣药品行为,最快捷的实现问题药品的追溯和召回。
阿里健康无疑是阿里巴巴未来在健康领域布局的重要棋子,其另一个拳头级产品支付宝也在2014年5月发布了“未来医院”计划,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包括账户体系、移动平台、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能力、大数据平台等,以帮助医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高效。医院可以调用支付宝钱包的开放接口,入驻服务窗平台。之后,用户就可以通过支付宝钱包完成包括挂号、信息咨询、远程候诊、缴费、取报告单、诊后互动等多个就医环节,这样可以帮助医院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升运转效率,也带给了患者更好的体验。
腾讯:使用微信连接一切
腾讯在医疗领域继续延续其对微信连接一切的期望。
2014年初,腾讯抛出了“智慧医疗”的目标,希望借助微信在全国各大医院搭建“智慧医疗平台”。当年6月30日,首家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上线,实现了诊金支付的打通和检查报告数据的打通。患者只需要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添加关注,填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捆绑就诊卡,即可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挂号、缴费、候诊队列查询和检查报告查询等就诊流程。目前,全国已经有上百家医院完成了微信全流程体验,而可以通过微信挂号的医院已经超过了上千家。
在医疗智能硬件领域,腾讯也在进行着尝试,于2015年1月底推出了一款主要用来做糖尿病管理的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血糖仪,主打血糖检测,可以跟微信公众号互联互通。用户可以在微信中管理血糖记录,也可以给家人发送健康预警。
此外,腾讯在医疗投资领域也有很多动作,其中比较大的是对丁香园和挂号网的投资,最核心的目的还是为微信医疗生态圈服务。投资丁香园看重的是其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士资源和医疗信息,希望能将其植入到微信和手q,为“智慧医疗”的目标服务;挂号网则是一个提供在线预约挂号服务的网站,但是已经接入了几十个省份的数百家重点医院,这与微信当前的布局存在很多契合点。
春雨移动健康:打造贯穿线上和线下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春雨移动健康(以下简称“春雨”)成立于2011年,其旗下的app春雨掌上医生是一款线上的移动问诊平台,将医生和患者连接在了一起,用户可以通过春雨掌上医生查询有可能罹患的疾病,并免费向专业医生提问。根据其2015年5月公布的数字,春雨掌上医生已经有10万名签约医生,1万日活跃医生,5800万用户,日在线问诊量是8万。
鉴于有将近30%的问诊需求需要到线下才能解决,而春雨并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也无法掌控其中的环节。2015年5月,春雨宣布在全国5个重点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邀请来自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坐诊线下诊所,提供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私人医生服务,并计划在2015年底扩张到50个大中型城市,开设300家诊所。通过此举,春雨将把检查、开药、手术、住院等线下就医的部分,纳入到其服务网络中,建立“线上建档与咨询-线下就医”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未来,春雨希望实现的服务流程是这样的:在线上为每一个用户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配备有线上的私人医生,可以随时解答用户的疑问,当用户需要到线下就诊时就可以直接到春雨的诊所,由私人医生诊断或者安排诊断,在后续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用户可以在线上和线下随时与医生保持沟通与交流。
丁香园:从服务医疗专业人士切入大众健康领域
根据丁香园的官方资料,其成立于2000年,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交网站,覆盖几乎所有的医学专业领域,致力于全面推动专业人士的学术沟通、信息共享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合作。与春雨连接医生与患者相比,丁香园则主要服务的是医疗行业内的专业人士。
2014年9月,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获得投资后,丁香园表示将持续投入资金与研发资源,为医疗专业人士带来更好的产品和内容,为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建立与医疗专业人士的高效信息互动通道、合规和可控的学术互动,并将开启全新的大数据价值模式,提升数据在企业运营与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作用。此次融资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能从服务医疗专业人士和企业切入大众健康领域,在这方面丁香园已经有了家庭用药、丁香医生等产品。
2014年10月,丁香园宣布计划在杭州开设全科诊所。线下诊所的具体做法虽然不同,但是和春雨类似,丁香园也希望能打通医疗健康服务的线上线下闭环,为医生提供自由执业的平台,在实现医生价值的同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创业凶猛:全方位、多维度创新再造医疗服务生态
面对医疗行业这一巨大的市场和目前存在的诸多痛点,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企业,市场上还有京东、360、小米、平安等重量级的选手已经展开了布局,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以全新的思路和姿态切入到这一领域,有的从连接关系入手,希望能够建立医生、医院、医药流通企业、患者的全新互动关系,例如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等等;有的围绕医疗硬件,希望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日常监测、疾病预测、诊疗康复等中的作用;有的从预约挂号、线下就诊、诊疗后康复、医药流通等医疗服务全流程中的一点或者多点切入,希望能够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有的则投身于医疗方面的高精尖科技,期望有所突破。上述的这些创新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很有可能再造一个医疗服务的全新生态,我们应该对此寄予厚望。